陈大叶的个人网页

    查看: 283|回复: 0

    盐城网:“久生回来啦!” 几百名孤寡老人再盼“儿子”归

    [复制链接]

    2097

    主题

    2097

    帖子

    6403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03
    发表于 2020-1-18 19: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网信阳1月18日电(赵晖 张因祥 蔡丽)“久生回来啦!”1月17日,正值农历小年。一大早,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久生敬老院里热闹非凡,几百名老人欢聚一起,他们心心念念、翘首以盼的“儿子”黄久生又要归来了。
      黄久生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潢川县委驻郑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书记。从1996年起,每年春节前夕,黄久生都会回到家乡,给全镇孤寡老人送上置办的年货、买好的新衣,24年如一日坚持为700位老人尽孝。

    黄久生为老人发放新衣。 吴禹哲  摄
      当天上午10点多,黄久生出现在敬老院里。老人们激动地围了过去,拉手、问候、述说别后重逢的激动,一时间,敬老院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过年啦,我给大家准备了些年货!”一进门,黄久生就与老人们寒暄起来。在院子东边,是他特意为老人们送来的5600多斤猪肉、35000多斤大米和700多套崭新的羽绒服。

    老人们与黄久生拉手话家常。 吴禹哲  摄
      “久生,我没儿没女,也没有亲人。是你带我游南湾、坐轮船,今年又带着我们去北京、去武汉,坐高铁,坐飞机,游天安门、逛故宫、看长江大桥,让我这个没出过县城的孤老婆子圆了梦。你比我的亲儿子还亲。”肖瑞芳老人拉着黄久生的手,哽咽地说。
      “我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乡亲们给我送的每碗饭、做的每双布鞋,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在心里,那时候我就在想,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他们。这些年来,我为家乡做的这些事还远远不够,和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黄久生朴实而真诚应答道。
      黄久生6岁时,母亲去世,父亲靠走街串巷补锅镶瓢维持生计,很少回家,他便和妹妹相依为命,过起孤儿般的生活,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帮衬着他们长大。报恩的情怀从那时开始就在黄久生的心中激荡。
      17岁那年,黄久生外出到建筑工地打工,在工友的帮助和自己努力自学下,取得了建筑专业的大专文凭,完成小工、组长、班长、队长,到项目经理的蜕变。他还陆续从家乡带出了12000多名农民工兄弟,通过传、帮、带,开展各类工种的技术创新,使得大家都吃上了技术饭。
      饮水思源。出来打工第三年,他便拿出自己赚来的第一笔3000元钱回去给乡亲买了衣服、鞋子,还买了香蕉、大枣等水果,拉了整整一车,全都送给了邻居。看着拿到礼物笑得合不拢嘴的乡亲们,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从那以后,黄久生每年都要回去看望村里的老人。在政府的引导下,20多年来,从全村到全镇,从过年买礼物到捐建双柳树镇敬老院、赡养老人、承担他们生老病死的费用,他成了家乡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
      回馈家乡,黄久生是永不缺位的“主人”。这些年,他将挣来的绝大部分钱都用到了回报家乡和爱心事业上。义务赡养700位鳏寡孤独老人,援建家乡希望小学,修路、安装自来水、购置医疗设备等等,累计为家乡捐款达1000多万元。家乡父老乡亲不管谁有了燃眉之急,他也总是慷慨解囊。他也因此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信阳是革命老区,我作为一名农民工党员,为家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奉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是我一直以来坚守而不变的情怀。”黄久生说。(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大叶的个人网页 ( 苏ICP备19026772号-2 )

    GMT+8, 2024-12-24 03:22 , Processed in 0.0542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