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叶的个人网页

    查看: 311|回复: 0

    盐城网:四层审核层层失守 “彩虹屁”论文不应撤了就完

    [复制链接]

    2097

    主题

    2097

    帖子

    6403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03
    发表于 2020-1-17 19: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层审核层层失守,“彩虹屁”论文不应撤了就完
      近日,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引发关注,公众质疑其大肆吹捧导师和师娘。
      目前,当事方已分别做出回应:编辑部发表撤稿声明,承认在该文刊发前审核不严并郑重致歉;论文中所涉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称,该文与《冰川冻土》的学术定位不符,自己对文章的发表事先一无所知,申请引咎辞职;论文作者表示,对于网民把论文理解为“拍马屁”有点恼火。
      以核心期刊的底线要求为标杆,相关论文有哪三大硬伤?轻松过审又突破了哪四道审查关卡?除了撤稿还应当如何追责?针对公众围绕该事件的关切焦点,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论文的硬伤在哪里?
      徐中民所著《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一文的硬伤究竟在哪里?
      首先,多数受访者认为,文章内容与期刊定位不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徐中民的文章发到文学杂志上可能没什么,但发到学术期刊不合适。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王天定认为,学术期刊虽然也可发表一些非学术文章,包括人物访谈、对学者个人的研究等,但总体来说应以专业内容为主。这篇充满对个人溢美之词的文章,与《冰川冻土》“中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刊物”定位不符。
      他说,如果是师生间的自娱甚至在大众媒体刊发都可以被理解,但公然发表在专业研究期刊上,有损刊物的学术权威性和公信力。
      西部某高校教师说,“望之可让人顿生一种崇高感”“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等语言明显是拍马屁,没有任何严肃、严谨的学术风范。
      核心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一是选题新颖,体现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现;二是案例、数据等论述都要站得住、立得稳、证得清;第三行文要清晰有逻辑。专家认为,这些条件该文都不具备。
      其次,涉嫌公器私用。
      该文章于2013年发表在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中,当时,文章作者徐中民正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文中提到的“导师”则是《冰川冻土》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
      “作者在自己单位办的期刊上吹捧自己的导师和师娘,而导师本人就是刊物主编,这种学术生态很不正常。”南京某985高校教授说。
      值得关注的是,徐中民的论文内标注了研究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据了解,该编号对应的是“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项目资助金额200万元。项目隶属于2010年启动的重大研究计划“黑河计划”,程国栋担任专家组组长。记者查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发现,该项目已经结项,而《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被列入成果一栏。
      很多学者表示,除了这篇走到极致的奇葩论文,当前,核心期刊的一些论文确实质量不高,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创新性不够、重复性发表、时效性不强、基础性研究少等。
      四层审核机制如何被洞穿?
      据了解,学术期刊的内容审核大致分四步:由期刊编辑根据本刊定位进行初筛;初筛文章提交给编委会成员,确定两至三名审稿人进行专业评审;编委会给出“建议刊发/修改后刊发/拒稿”的专业评审意见;由编辑修订后正式刊发。
      由于等级越高审稿机制越严,想要登上核心期刊实属不易,公众对该论文为何能顺利刊出表示不解。
      “一篇明显跑题的文章,本来应该在编辑初筛环节就被打回,最终却通过编辑、编委会、审稿人等几道把关环节,应该是关系起了作用。”中科院某学报负责人评论说。虽然程国栋称自己对文章的发表事先一无所知,但多数受访者表示怀疑。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学术期刊存在一定的“圈子文化”。一家单位主办的期刊,作者往往以单位或者主编的学生为主,圈外学者很难进入。这很不利于前沿科研成果的交流和创新。
      王天定认为,虽然目前期刊论文发表已有一套相对完备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往往不到位或比较随意。有的学术权威与门生故旧形成利益共同体,垄断各类课题、项目的评审。一些年轻学者为争取资源攀龙附凤,甚至进行“精神贿赂”。
      此外,专家表示,版面费、人情、关系都是“垃圾稿”被刊出的背后原因。
      广西大学主办的《文化与传播》期刊编辑张明认为,论文匿名评审制虽已推行多年,但实际执行中,外审专家的选择仍依赖于期刊的自律,若无自律制度便流于形式。他建议,论文的刊发应遵循利害关系回避原则,可建立评审专家库,由计算机系统随机推荐评审专家,减少论文评审中的人情因子。
      “问题论文”应如何处理?
      一些网民质疑,《冰川冻土》的文章发表于2013年,为何今天问题才被爆出?对于“问题论文”应如何处理?
      据悉,早在2013年这篇论文发表后不久,就有人提出过质疑,只是没有进一步发酵,也没有对该期刊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2015年,该期刊获评全国“百强科技期刊”。熊丙奇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术圈存在封闭的小圈子。
      据了解,目前对于“问题论文”的处理主要包括删除与撤稿。
      2017年4月20日,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销107篇中国作者论文,原因是提供虚假同行评议,包括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伪造同行评议意见,引发轩然大波。当年,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卫计委、自然基金委等相关部门开展彻查。最终,暂停了部分涉事作者参加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立项程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将撤稿论文中作为研究工作基础而被列入2017年度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项目,采取了终止项目评审的措施;中国工程院暂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选人资格。
      2018年5月,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做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学术期刊预警机制,支持相关机构发布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将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学术期刊,列入黑名单。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王捷认为,随着CNKI数据库的广泛使用,学术不端事件被公开曝光的概率大大增加,倒逼期刊编辑部、作者、审稿人都更加谨慎。
      熊丙奇认为,学术期刊如果发现图片错误、数据错误、抄袭等问题,应该启动撤稿机制,发布声明,并禁止作者几年内在本刊发表论文。
      (本报记者蒋芳、郑天虹、王珏玢、农冠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大叶的个人网页 ( 苏ICP备19026772号-2 )

    GMT+8, 2024-12-23 22:19 , Processed in 0.0536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